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4793221.html英国温莎圣乔治教堂前的道路两旁挤满了人,他们来此是为了送女王最后一程。
圣乔治教堂里安葬着女王的父母和妹妹,如今也成了女王的安息地,而这也是女王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为了让女王给世界留下最难忘的背影,英国*府和王室给足了排面。
女王的棺椁用王室旗帜包裹着,上面除了摆了花束之外,也摆上了象征王权的三样珍宝——英国王杖、王权宝球和帝国*。
随着葬礼的落幕,女王的一生也算是正式画上了句点,然而她留下的那批珠宝所引起的纷争,才刚刚开始。
毕竟伊丽莎白二世,可是被誉为“世界上拥有珠宝最多的人”。
先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她所拥有的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的魅力。
这条维多利亚女王金禧项链上的浑圆饱满的珍珠和晶莹剔透的钻石一看就价值不菲,但是除了原材料品质不俗外,项链造型的精妙设计也为项链加分不少。
项链从后颈处开始,用从小到大的珍珠和钻石串成三叶草的模样,最后用最大的珍珠和钻石编成象征幸运的四叶草,四叶草的顶部还有个象征王权的皇冠图案,下面则用造型别致的水滴形珍珠做吊坠。
整条项链美轮美奂,戴在身上真的是尽显珠光宝气。
还有这条德里杜巴项链,8颗晶莹璀璨的祖母绿宝石镶嵌在双层钻石组成的项链上,吊坠则采用了非对称设计,一侧挂着水滴形祖母绿宝石,另一侧则挂着8.8克拉的库里南VII钻石,价值不菲。
乔治四世*绝对是女王众多*中最惊艳的一顶,头冠上镶有颗钻石,分别做成了4朵玫瑰,4个十字架和一束蓟、一束三叶草的图案,冠座上更是有上百颗珍珠环绕。
当你把这顶*放在灯光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闪耀夺目。
然而,这还只是女王所拥有的诸多珠宝中的冰山一角。
据英国作家LeslieField出版的《女王的珠宝》一书记载,女王共拥有超过多件的私人珠宝……
BBC纪录片《女王的加冕》中也多次出现女王那些有市无价的珠宝的画面。
这些珠宝最终将由谁继承也成了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
尽管查尔斯和卡米拉作为继任的国王和王后,是女王财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外界却盛传女王因对二人心存芥蒂,所以早早地就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第二顺位继承人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
而在女王的下葬仪式上,她生前的四件珠宝出现在了英国王室成员的身上,或许正是女王珠宝去向的佐证。
其中一条三层珍珠项链显然已经被女王给了自己的女儿安妮公主。
而另外三件——枫叶胸针、千禧珍珠耳环和另一条三层珍珠项链则全部在凯特的身上被找到。
至于卡米拉和梅根,则都佩戴自己的珠宝。
这似乎也证实了女王确实把大量的珠宝都留给了孙媳妇凯特的传言。
然而王室内部有关珠宝的争夺战还迷雾重重的时候,半路又杀出了索要女王珠宝的“程咬金”,还是两个。
一、印度民众讨要价值5.9亿美金的“光明之山”
女王去世后,印度民众就发起了述求,要求英国归还本该属于印度的稀世珍宝——“光明之山”。
所谓“光明之山”,是一颗重达.6克拉的巨型钻石,估值5.9亿美金。
印度之所以会索要这颗钻石,还得从这颗钻石的来历说起。
光明之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的印度,当时这颗钻石重达克拉,是世间罕见的珍宝,千百年来都在历代印度统治者手中流传。
然而在年,东印度公司从年仅10岁的锡克君主达立普.辛格手中抢过了这颗巨钻,并且以达立普.辛格的名义将其进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虽然是稀世珍宝,但是英国王室对珠宝的眼光一向挑剔,拿到光明之山后,他们对钻石的外观并不满意,觉得切割技术掩盖了宝石的光芒,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命人对光明之山进行了二次切割。
光明之山也从原本的克拉瘦身成了如今的.6克拉,并且被女王镶嵌在了一顶*底座上——这是英国王室唯一一顶用铂金制成的*,除了光明之山外,其上还有多颗的钻石。
但这顶*却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因为光明之山也被称作“被诅咒的钻石”。
印度历史上戴上光明之山的男性君主大多没有好下场,所以光明之山的背后有一个说法:男性佩戴它会召来厄运,只有女性佩戴它才能安然无恙。
估计大家都觉得它不祥,所以哪怕是女性君主也很少佩戴,只有亚历山德女王曾和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佩戴过。
这顶*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年伊丽莎白二世母亲下葬礼的棺椁上,此后就一直保存在伦敦塔中。
其实这并非印度第一次向英国讨要光明之山。
年,印度国父甘地的曾孙就曾提出过这个要求。但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在访问印度时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如果你向每一个提这种要求的人说‘好的’,整个大英博物馆将变得空空如也。”
而面对此次印度民众的要求,英国*府和王室也是视若无睹,装作若无其事。
二、南非讨要价值75亿美金的库里南巨钻
看着印度人民的述求,南非人民也想起了该找英国王室讨回一样珍宝——库里南钻石。
库里南钻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开采出来时,这颗钻石重大克拉,体积相当于一个成年男性拳头的大小,在钻石里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
不只是体积大,它的品质也是绝佳,被公认是世界上品相最好的钻石,估价75亿美元。
这颗钻石在年被发现,此时的南非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期间,而后就被以15万英镑的白菜价被“收购”,并在年被进献给英国王室。
之所以说是白菜价,是因为当时王室为了切割这颗钻石,光是加工费就花了8万英镑。
当时被请来将钻石解体的是荷兰著名工匠约·阿斯查尔,因为钻石脆度很大,稍不留神这颗拳头大小的钻石就有可能从价值连城变成普通的碎钻。
所以当约·阿斯查尔压力巨大,敲击时浑身都在冒冷汗,等钻石终于被分成了9颗大钻和96颗小钻之后,他直接虚脱得晕了过去。
如今的库里南已经不是一块完整的钻石,而是按大小被重新命名为“库里南I号”、“库里南II号”……
其中库里南I号重量为.2克拉,有74个刻面,呈水滴形,如今这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被镶嵌在了英王权杖上。
库里南II号则重.4克拉,是目前世界上已存的第三大钻石,外观方形,磨有64个面。
它被镶嵌在了帝国*顶部的十字架中心。
帝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件“仿制品”。
因为,真正象征英国王权的*本来是拥有年历史的圣爱德华*。
这顶*由纯金打造,上面镶嵌了近颗的各色宝石,造型大气典雅。
但这顶*也有一个缺点——太重了,因宝石太多,*重达4.4斤,英国的很多君主都只在加冕时匆匆一戴,然后就赶紧脱下来。
后来,维多利亚女王想到了一个办法——打造一顶更轻的*,就是帝国*。
帝国*的造型与圣爱德华*如出一辙,虽然是仿制品,但是奢华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顶新*通体雪白,因为其上镶嵌了颗钻石和颗珍珠,更有17颗蓝宝石、11颗祖母绿以及5颗红宝石。
而镶嵌在*底座的那颗硕大的库里南II号无疑是*上最夺人眼球的存在。除了库里南II号,帝国*上的很多钻石也来自库里南原石。
对于南非人民的要求,英国王室同样采取了充耳不闻的策略,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三、大英博物馆里来自中国的国宝
除了印度和南非,英国数百年的掠夺史注定了他们有很多财富都来源于其他国家。
有人曾经就女王的登基图做过分析,发现她从头到脚的珠宝都是从其他国家抢来的。
其实中国也有许多宝贝被英国以掠夺的方式收入囊中,如今都藏在大英博物馆中,据称数量多达2.3万件。
这些宝物的价值一点也不比那些钻石、宝石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女史箴图
虽然目前现存的《女史箴图》是唐朝时期后人对顾恺之原作的摹本,但也绝对是国宝级的画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整幅画长3.48米,高24.8cm,画卷分为9段,是根据晋张华的《女史箴》里记载的展示女德的故事而作的诗画。
这幅《女史箴图》曾经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好,爱盖章的乾隆哐哐哐在这幅图上狠狠地敲了37个章,足见乾隆把玩的频率之高。
这幅图是八国联*侵华时才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
拿到这幅图后,因为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英博物馆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进行装裱,因此将整幅画一分为三,可谓暴殄天物。
大英博物馆也知晓此图的价值,将其作为镇馆之宝,很少展出。
2、敦煌经卷
年,敦煌一名道士在敦煌石窟里发现了一间密室,里面藏着大量的写本文书和佛像,统称《敦煌经卷》,这些经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多年。
当时正是八国联*侵华的时候,外国人尝到了甜头,对中国的古董虎视眈眈,《敦煌经卷》现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很多外国人就来到敦煌,通过买通和欺骗的方式,盗走了这些经卷。
如今《敦煌经卷》分散在英、法、俄、日、美等多个国家,大英博物馆中就有上万册。
这些记载着中国文化的文物,如今中国人要研究反而要跑到大英博物馆去,着实讽刺。
3、《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本集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朱棣还亲自为其写了序言和书名,全书共有册,约3.7亿字,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如今存世的《永乐大典》是历史上的两本拓本,据说原本被藏在永陵,但原本是否尚存至今未得到证实。
年,英法联*侵华,翰林院遭洗劫,丢失了大量的《永乐大典》。
至今,世界上仅存余册的《永乐大典》,我国保有余册,其余流落在外,而大英博物馆中就有9册。
写在最后:
不论是印度、南非还是中国,对于文物的追讨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都很难有结果。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停止追索的行为,因为这不仅是在提醒英国曾经的侵略史,也是对自己的鞭挞。
一个国家只有足够强大,才能守护好自己的人民和财产的安全,否则再好的东西也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