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图纸上,天津绝不做世界第二!
川口卫(-)
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斯图加特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川口卫结构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日本结构泰斗坪井善胜弟子。随同坪井善胜设计了代代木第一体育馆、大阪万国博览会节庆广场大屋顶(建筑设计:丹下健三),主持设计了奈良年会馆、巴塞罗那圣乔治宫体育馆(建筑设计:矶崎新)、天津永乐桥(“天津之眼”)、深圳文化中心(建筑设计:矶崎新)等。“天津之眼”是迄今全球唯一一座横跨在河面上,综合通行功能的摩天轮。
曾于—年担任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主席。获IASS托罗哈奖、IASS坪井奖、国际桥梁学会奖、日本科学技术厅长官奖、日本建筑学会特别奖、日本建筑学会业绩奖,等等。结构节点多次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年,川口卫因其在空间结构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日本建筑界最高荣誉——日本建筑学会大奖(相当于终身成就奖)。
著有《建筑结构的奥秘》《吊构造(建筑编)》《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概论》《现代建筑结构与表现》等。
川口卫在中国
图|永乐桥(天津之眼)copyright?KawaguchiEngineers
图|深圳文化中心copyright?KawaguchiEngineers
图|天津文化中心迎宾塔copyright?KawaguchiEngineers
川口卫所著《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展现了由古至今人类在挑战结构极限中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在结构力学、结构设计与建筑物形态方面进行图解和说明,展现了结构对建筑的重要性,特别是结构对建筑物安全性和建筑美学方面的贡献,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到人类长久以来致力于使“力”和“美”相互完美结合的努力和成就。读者可从书中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相辉映。
内文赏析
图|布列坦尼亚桥
图|梁的力与变形等
图|平等院凤凰堂中堂
图|梁桁架的原理等
图|巴黎万国博览会(年)机械馆
图|日本万国博览会节日广场大屋顶
编辑推荐
《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第二版)》对建筑力学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辅以人类历史建筑的考察,涉及的建筑结构形态和细部非常全面。手绘图细腻、层次清晰,解释详尽,文字也朴实有趣,清楚地解释了各种建筑构造的相关原理和应用情况,即使是建筑门外汉也可以一目了然。不但可以增进人们对祖先建造技术和思想的了解,而且对加深美学和造型方面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第一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第二版根据当下建筑的最新现状进行修订,并增补“抗震减震制震”一章内容。
译者简介
王小盾,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博士后出站,曾在日本川口卫结构设计事务所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多项专利拥有人之一。译著有《建筑构成手法》《图解钢结构设计》等。
陈志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世纪人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5项,参编主编标准12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弦支穹顶结构》《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主编《钢结构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译有《钢结构性能与LRFD规范》《住宅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等。
目录
第1章梁和柱
梁的理论及应用
梁承受的力
梁的材料及形状
梁的种类
梁的应用——桥梁
日本建筑中梁的原理
寺院建筑的屋顶结构
斗拱
屋架和挑檐木
法隆寺的屋檐及斗拱
梁和柱的结构
柱的作用与形状
装饰用梁、柱
虚梁、柱
用隅撑支承的屋檐
第2章桁架
三角桁架的原理及应用
三角桁架的构思
三角桁架的例子
三角桁架的种类和力的传递
梁桁架的种类和力的传递
梁桁架的原理
从组合到分离——梁桁架的出现
梁桁架的发展
现代的桁架结构
空腹桁架
第3章框架结构
木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原理
传统木结构的框架效果
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作用
现代的框架结构
第4章拱,拱顶结构
砌筑拱的出现
砌筑拱的原理和应用
拱顶结构的发展
交叉拱
肋的造型
日本的拱结构
欧洲的木拱结构
铸铁拱
锻铁拱
钢铁拱
拱的造型——建筑
拱的造型——大跨建筑
拱的造型——桥梁
第5章穹顶,壳
砌筑穹顶的产生与发展
大穹顶的典范——万神庙
穹隅和角拱
文艺复兴的先驱——佛罗伦萨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改建与科学手法运用的开始
现代的穹顶、壳结构
壳的形状与力流
壳体结构的经典尝试
寻求更加自由的形状
伊斯勒壳结构
壳的形态和计算机
折板结构的原理与实例
折板结构的造型
第6章空间网架
空间网架
网壳结构形式
网格穹顶
空间网架的节点
古典式空间网架
空间框架模型和设计
第7章索结构
索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索结构的原理——桥
近代的悬索桥
斜拉桥
悬索屋盖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悬索屋盖结构——各种组合方式
悬索屋盖结构的展开
拱与索进行组合——索拱结构
索拱结构的浪漫色彩
第8章膜结构
向膜结构的挑战
充气膜结构的力学原理
充气膜结构的展开
不使用空气的膜结构
第9章塔与超高层建筑
日本的塔
竞争高度的塔
宗教与塔
电波塔
塔式建筑的力流和造型
第10章耐震、免震、制震
耐震结构
免震结构
制震(振)系统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读节选
本书从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的观点出发,对建筑的形式进行了阐述。
在建筑领域中,结构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首先是要保证建筑的安全。建筑物需要抵御地震和台风的作用,为了使建筑物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结构扮演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是对于建筑美学的贡献。建筑与雕塑不同,由于它是规模较大的实体,通常建筑物不可能像雕塑那样随心所欲地表现作者所期望的造型,而仅能实现与其所承受力的大小及力的作用原理相适应的造型。当然,也有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展示结构中力的传递原理手法来实现建筑特有的优美造型的实例。
力与建筑造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