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了大江南北。除了人物名字,导演兼编剧之一的饺子很有创意的重构了整个故事。其中有个细节引发了我的兴趣,就是龙在饺子这里被定义为了妖兽。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以妖兽为名出现的龙族
给龙以妖兽这个定位,倒是很符合西方的口味。西方的龙靠翅膀飞行,是类似翼龙的兽。龙在西方传统文化里又作恶多端,从西方文化视角来看,妖兽的定位倒挺贴切。由于在西方龙多代表着邪恶,经常有各种版本的屠龙故事。比如英国的圣乔治屠龙,伦敦街头就有乔治骑马屠恶龙的雕塑。
西方传统文化中龙的典型形象---类似于翼龙的动物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成书于明朝中后期。从这两部书看,龙是负责行云布雨,掌管一方水域的神灵,有四海龙王之说。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表达的就是龙为水之灵这层意思。
北京民间传说有神秘的锁龙井。说是朱棣(明成祖)当年派姚广孝营建北京城,在北新桥的位置发现一海眼,里面有一龙。担心这条龙成形后,水漫北京城。于是,就在海眼上修一口深井,用很长很长的铁链把龙锁在了里面。这还不放心,又在上面建了岳飞庙来镇压。明朝开国那帮人本就崇拜岳飞,再加上岳飞在民间传说是金翅大鹏的转世。据《西游记》记载,金翅大鹏以龙为食,一天要吃条。所以其他地方的海眼多用大禹来镇压,北京城这,明朝人用的是岳飞。(话说,根据这个素材可以拍个电影啥的---锁龙诀,刘伯温大战恶龙,召唤出金翅大鹏和巨龙打的昏天地暗。。。)
哪吒“割肉还娘,剔骨还父”的桥段,在《封神演义》里带有宗教色彩---抛弃肮脏肉,显现灵珠体。《西游记》里赋予了这一桥段,反封建父权反王权的小火苗。百善孝为先,儒家核心教义《孝经》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割肉还娘,剔骨还父”,在封建社会这是大逆不道,大不敬。
年上影版的《哪吒闹海》,将这种反抗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龙为水之灵的含义下降,而更多象征的是鱼肉百姓的统治者。自己不劳动,要求百姓进贡各种好吃好喝,民脂民膏养着他们。嘴巴越来越刁,要吃童男童女。最后被哪吒打翻在地,好好修理教训了一顿。象征新中国,打破封建束缚,人压迫人的旧制度。
《哪吒闹海》这里体现出来的是龙的另一个象征,封建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跟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一样,龙作为封建统治的象征也分等级。五爪的金龙代表天子,四爪的敖龙代表诸侯,三爪的蛟龙代表大官。私造龙袍,亦或用错等级,分分钟是要杀头掉脑袋的事情。
北京故宫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
封建社会,龙是天子的象征。而以天子作为君主名号的,是要从周开始。周之前的商联邦,君主在世只能称为王,死后才能称帝,多半在生前还得有所作为才行。王在甲骨文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代表人。意思就是说,能为王者,顶天立地。
那么天子和龙是怎么建立起联系的呢?这要从二十八星宿说起。位于东方的苍龙七宿每年春天从东方夜空升起,秋天从西方落下。出没周期跟农业生产的春播秋收一致。苍龙七宿的第五宿,心宿二,是一颗红超巨星,能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商人把它叫做大火星。在周朝整理编撰成书的《诗经》有写: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即是大火星。每年夏天的第一个月,作物开始快速生长成熟的时候,大火星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是全天最亮的一颗红星。《易经》最有名的乾卦,飞龙在天,指的就是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万物蓬勃发展;亢龙有悔,指的就是秋天,苍龙七宿自西方落下,万物由盛而衰。
二十八星宿,代表东方的苍龙七宿
商联邦是农耕集团,夏又是一年四季最重要的季节。苍龙七宿被商祭祀阶层认为是天命所在。商王以苍龙七宿的大火星为帝王星,后代的天文学上沿用了这种说法大火星也叫商星。商人有时候把大火星叫大辰星。商联邦最后一位商王帝辛(民间称为纣王),最后大火自焚;箕子为了追随商运,来到了被认为是大火星升起的地方---辰国(韩语发音Jin),开创了箕子朝鲜,这就是现在韩国的前身。辰国的中心,在韩国西南沿海的忠清道,全罗道,分别跟商族老家山东的威海烟台,青岛,隔渤海湾相望。
夏天位于南天宫,最亮的一颗红星,大火星心宿二
取代商联邦王*体系的周人,改变商王死后才能成为天子,现世即以天子自居。周人的王族姬姓,是古中原地区农耕的一支(是否先商的一支,具体已无从考证),某种原因去了西部从事游牧。后来跟游牧的羌人结成联盟,这支羌人即是后来融入华夏的姜姓,传说中的姜子牙即是这支羌人的首领。周羌部落长期游牧状态,文化各方面都还很落后。后来通过联姻,获取了商祭祀集团保守派的支持。不管是姬昌(周文王)还是姬发(周武王),都反复强调授之于天命。这里的天命其实就是商祭祀集团保守派的支持。《诗经大雅文王》里有写: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大火星作为商星已经被世人所熟知,不方便再用。那怎么表达天命之说呢?周人就用苍龙七宿来表征天命,慢慢的龙就跟周天子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这就是龙演化为封建王权象征的过程:先神权后王权。
顺便说一句,来自商祭祀体系掌管祭祀用品的一支,从中原向南迁徙,后来建立楚国。楚人还是沿用大火星代表王族的表征意义。所以楚国国君自称火神后代,穿红袍。从山东被发配到甘南的秦族,是商王*体系改革派一支。本身跟商王同族,还是沿用本族图腾玄鸟代表王族。玄鸟就是燕子,因为能准确揭示季节变迁的规律,是商族的图腾,也成了商王族的象征。这也是后来的秦国君穿黑袍,没事六次东巡的原因。后代误解秦始皇是去泰山祭天。其实,人家是去祭祖。秦族本来就来自曲阜周边,蒙氏就是山东蒙山的意思。祭天的话,放着家门口的华山不去,千里迢迢跑那么老远到山东干嘛?
年11月02日,是甲骨文出土周年纪念。我们来看看甲骨文的龙字。
1-7是龙字的甲骨文,8-9是金文,右边10-12是苍龙七宿的连线。商人喜欢在甲骨上写字,周人喜欢在青铜器上写字。商人所用甲骨并不来自河南本地龟,而是来自长江以南沿海的中华花龟,甚至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巨龟;商青铜原料来自无锡,中晚期有江西湖北,无锡县城很长一段时间是个龟壳形;周之后,青铜原料来源地更丰富。
从上图可见,甲骨文的龙字和苍龙七宿的连线严格一致。尤其是龙头上的角和卷曲的尾。所以,龙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水之灵更不妖兽。龙的本义就是天上的星宿。
后面的金文开始出现龙兽化的趋势,越来越像蛇。兽化的龙,商也是有的,叫夔。夔的本源确实是动物,巨型蟒蛇和鳄鱼的象征。商联邦的很多青铜器上,经常会有夔纹。目的是起到威严肃穆的效果,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龙和夔在商联邦是有严格区分的,一个有角,一个没角;一个卷尾,一个蜿蜒;一个是天上星宿,一个是水里巨兽。随着后人把龙表征意义的兽化,夔也被后人称为夔龙。
写到这,想必大家对龙的前生今世都已经很清楚了。西方的龙,到我们这可以意译为夔龙。我们的龙在西方没有对应标的,最好就译为汉语拼音Long,实在不行可以用两个单词译为星宿龙ConstellationDragon。
事实上,古人不仅用二十八星宿来指示节气,还用来导航。古人写《山海经》,长途跋涉,甚至远洋航海,靠的就是这些星宿来辨别方位。更重要的,二十八星宿是古人建立的赤道坐标体系。是用来研究宇宙运行规律和演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用大火星而不像西方那样钟爱肉眼更好观测的火星。火星是行星,大火星是恒星,行星不能用来做标准星进行定点。(话说,古人这么辛苦写《山海经》不仅仅是要探索世界,考察山川河流。还有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