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带大家了解几种欧式建筑,满满的干货哦。由于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筑的风格均有很大差异,却又互相影响、交融而产生新的风格。由于种类太多就不一一详述了,这里主要介绍布拉格流行的六种风格:罗曼式、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一、罗曼式(Romanesque)
德国施派尔主教座堂
中世纪的建筑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罗曼式建筑,后期发展为哥特式建筑。
罗曼式教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中的巴西利卡形式,采用半圆拱承重结构,但是应用不成熟,施工质量也不如古罗马时期。为了使建筑长期坚固不倒,以及抵抗拱结构产生的侧推力,墙体一般都很厚重,窗户被挤压的很小,内部昏暗。
十字拱
罗马式风格经法、德传到捷克,布拉格从10世纪到13世纪开始兴起和建造罗马式建筑。
布拉格最著名的罗曼式建筑是布拉格城堡内的圣乔治大殿(bazilikasv.Jií/BasilicaofStGeorge)
圣乔治大殿
在维希赫拉德高堡上的圣马丁圆顶教堂(rotundasv.Martina)
圣马丁圆顶教堂
在新城的圣隆基纳教堂(rotundasv.Longina)
在许多老城的楼房地下室里保存有罗马式建筑的拱顶和墙壁。保存最好的罗马式民居是在老城的宫希达特楼(dmpánzKuntátu),在这座楼的地下有带3个支柱的拱形罗马式宫殿建筑。
二、拜占庭式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拜占庭(东罗马)在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东方(主要是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艺术,形成了新的风格。对后来的东欧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很大影响。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圆形穹顶。穹隅是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穹隅的发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的圆形穹顶,因而建筑高大宽阔,采光充分。
穹隅
三、哥特式
法国亚眠大教堂
哥特式Gothic是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建筑风格,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持续至16世纪。中世纪最重要的就是宗教活动,教堂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
哥特式建筑从古罗马建筑、罗曼式建筑依靠拱和穹顶等各种块面的整体受力体系,转变为接近框架的受力体系。
建筑的整体风格高耸削瘦,以尖拱/尖券、肋骨拱顶、天窗、飞扶璧/飞券/飞拱、撑墙等为特征。内部尽可能减少墙体的宽度,可以填充大面积花窗玻璃,使整体建筑得以瘦身且室内空间明亮。室外部分通常密布着支撑部件,仿佛是没有拆卸的脚手架,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
随着时间的延续,拱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装饰性越强。
米兰大教堂
兰斯主教堂
在布拉格,哥特式代表作有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圣维特大教堂(Staroměstskámosteckávě)
圣维特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有着美到令人发指的窗花,只因为他们想要营造出天堂的感觉
这是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布拉格城堡内,其中有许多波希米亚国王的坟墓。建于年,在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20世纪教堂更换的彩色玻璃窗为阿尔丰斯·慕夏作品。
还有查理大桥(Karlvmost)和迪恩教堂(Tnskchrám)
查理大桥
迪恩教堂
在布拉格还可以找到一系列小型哥特式教堂,如老城的圣杜哈教堂(kostelsv.Ducha),新城的圣彼得教堂(kostelsv.Petra)和圣母玛利亚·斯涅日娜教堂(kostelPannyMarieSněnékostelPannyMarieSněné)。哥特式民居宫殿式的代表建筑是老城广场上的石钟屋(Ukamennéhozvonu)。
四、文艺复兴式Renaissance
圣彼得大教堂
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式风格把眼光投向探求人类本身和人的生活,描述世俗生活的乐趣。基於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强调建筑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讲究秩序与规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显得有条理性、整齐并稳定继承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和柱式系统建筑轻快和透气,常常有敞开式的拱形长廊和修长的廊柱恢复「自然」,以尺规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晚期的文艺复兴建筑走向了两个极端:一边是教条的崇拜古代建筑,将文艺复兴建筑讲究的比例与条理发展的过于繁琐与僵化,变成了注重理性的古典主义建筑;另一边则向柱式严谨而完整的规则挑战,追求新颖,堆砌装饰与雕塑,玩弄手法,发展为了巴洛克式建筑。
布拉格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是皇家夏宫(Královskletohrádek)
白山上的星星夏宫(letohrádekHvězda)
星星夏宫
老城广场上的迪恩学校的门徽就是威尼斯文艺复兴风格在民宅建筑上的体现。布拉格最漂亮的文艺复兴式大门是克日娜街号的双金熊。
五、巴洛克Baroque
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巴洛克艺术风格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流行欧洲。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珍珠,或指非同一般的,怪异的东西。巴洛克建筑的成因错综复杂(比如,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其风格本身也褒贬不一,可以算是建筑界的一朵奇葩。
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炫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一身珠光宝气繁复,空间组合复杂,装饰复杂,充满各种繁琐的形状图案标新立异,外形自由,用不完整构图代替完整形象,如断山花、巨型曲线等,以突出个性视觉冲击,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凹凸感、流动感极强在巴洛克教堂中,透视被用来造成空间的幻觉。最明显的就是屋顶内部,壁画会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画更高远的天空,使得内部空间好像延伸到了空中。幻觉,就是巴洛克教堂想要带给参观者的感觉。
圣彼得广场
巴洛克风格是在布拉格得到广泛运用和流行的、最有特色的风格。“布拉格的巴洛克”风格闻名于世。
数得上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瑰宝的是圣米古拉斯大教堂(chrámsv.Mikuláe),它是小城广场最显著的象征之一。
圣米古拉斯大教堂
还有城堡区的切尔宁宫(ernínskpalác),老城区的克拉姆-伽拉斯宫(Clam-Gallasvpalác),还有特洛亚贵族庄园(Trojskzámek)。
巴洛克式的民居住宅墙饰可以在小城广场的聂鲁达大街(Nerudovaulice)上观赏到。布拉格最漂亮的巴洛克式的群雕是查理大桥上由玛蒂阿斯·贝尔纳尔特·布洛纳(MatyáeBernardaBrauna)创作的圣鲁伊特嘎尔特的梦群雕(Sensv.Luitgardy)
最后,来个超级巴洛克晃瞎你
圣地亚哥·德·贡波斯代拉教堂
六、洛可可式Rococo
洛可可式建筑是巴洛克末期建筑风格的代表。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
起源於18世纪的法国,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主要应用与室内设计,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已经完全不在乎建筑,创造力都放在装饰上。几乎容不得室内有一处空白,一定要全部铺上花边才满意,正是这种极具奢华的装饰风,掏空了法国国库,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将贝类、树叶以极其丰富、半抽象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来,并充满了曲线花纹或漩涡花纹的装饰。室内用色明快(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以优美纤巧的家具、小雕塑、装饰镜、绘画作品和挂毯对建筑物、浮雕和壁画进行补充,使得整个建筑犹如一件艺术品一般。
金斯基宫
洛可可风格在18世纪后半叶从法国流传到捷克,布拉格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是老城广场上的金斯基宫(palácKinskch)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恢弘典雅的背后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经济水平。下期我们将会带你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历史,喜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