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乔治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bwddft23
TUhjnbcbe - 2020/6/9 12:38:00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


Time 2015-09-26 09:56:56 情感驿站


  人性的弱点


佛语经典语录精选一:


1、佛不但只是人类的一员,而且他也从不自称曾受任何神灵或外力的感应。


2、佛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努力与才智。


3、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


4、只要他肯发愿努力,每个人身内都潜伏有成佛的势能。


5、依照佛教的看法,人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6、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


7、佛曾经这样说过。他训诫他的弟子们,当自作皈依,切不可向任何人求皈依或援手。


8、佛教导、鼓励、激劝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因为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缠缚。


9、佛说:工作须你们去做,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


10、佛说,在他的教诫中,绝无秘密法门。


11、佛说,他紧握的拳中,并没有隐藏著东西。换言之,他一向没有什么袖中秘笈。


12、佛准许他的弟子们自由思想,这在宗教史中是向所未闻的。


13、根据佛的话,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而不是因为他顺从神的意旨,行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脱以为酬佣。


14、根据佛的教诲,疑是五盖之一,能覆蔽人心,使不得如实见到真理,并能障碍一切进步。


15、疑却不是一种罪恶,因为在佛教理没有盲信这一条。


16、佛教里根本就没有其他宗教里所谓罪的观念。


17、一切恶法的根本是无明与邪见。


18、只要有疑、迷惑、意志不坚定,就不可能有进步。


19、在没有确实明了之前,疑是一定存在的。可是想求进步,就绝对必须祛除疑惑;而祛除疑惑,又必须确实明了。


20、强迫自己去相信与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治,不是宗教,也不是睿智。


佛语经典语录精选二:


1、这种宽容与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与佛教文明最珍视的理想之一。


2、佛教也从来不曾因为弘法或劝人信佛而流过一滴血。


3、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论以什么为借口,都是绝对与佛的教诫相违背的。


4、佛教仍然是佛教,不论你给它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标签是不相干的。


5、真理不需要标签;宗教的标签,只是独立了解真理的障碍。


6、人类最喜欢有分别性的标签,甚至将各种人类共同具有的品性与情感也都加上了标签。


7、人类的品性与情感如爱、慈、悲、恕、忍、义、欲、憎、恶、愚、慢等,都用不著宗教的标签;它们并不专属于任一宗教。


8、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宁说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里,重点却在见、知与了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


9、信有三种形态:(一)完全而坚定地确信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见功德生宁静的喜悦,(三)欲达成某一目的的深愿。


10、不论怎样解释,多数宗教所了解的信(相信),都与佛教极少关涉。


11、佛教的信永远是知见的问题,不是相信的问题。


12、佛的教诫曾被形容为 ehipasika,就是请你自己来看,而不是来相信。


13、在佛典里,说到证入真理的人,到处都用得净法眼一词。


14、佛说:眼睛生出来了,知识生出来了,智慧生出来了,善巧生出来了,光明生出来了。


15、佛教里一向是由智慧得正见,而不是由盲信而生信仰。


16、佛说:凡执著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是桎梏(缠缚)。


17、佛的教诫是用以度人,使他得到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涅槃的。


18、佛的整个教义都以此为目的;他的说法,从来不是仅为了满足求知的好奇。


19、佛是一位现实的导师;他只教导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快乐的学问。


20、佛说梵行是与这种见解无关的。不论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如何,世间实有生、老、坏、死、忧、戚、哀、痛、苦恼。


佛语经典语录精选三:


1、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四圣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2、佛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相反的,他承认居士和比丘都可以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乐趣。


3、佛先赞叹禅定之乐,后接著说这些喜乐是无常、苦、变易不居的。


4、佛是真实而客观的,他说一个人对人生欲乐的享受,有三件事必须了了分明:欲乐的对象与欲乐的享受;欲乐的恶果、危险、以及其它不如意处;从欲乐得解脱。


5、要想完全而客观地去了解人生,不可不计及生活中的乐趣、痛苦忧伤,以及从两者得解脱的三个不同方面。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6、佛说:如果能客观地了知欲乐的享受为享受、它们的不如意为不如意、从欲乐得解脱为解脱,他们就可能确实而完全地了解感官享受的欲求。


7、苦的观念可从三方面去审察:一般苦难的苦;由变易而生的苦;由因缘和合(条件具备)而生起的苦。


8、人生的各种苦难,如生、老、病、死、冤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哀伤凡此种种身心苦楚,为世人所公认苦难或痛苦者,都包括在一般苦难的苦中。


9、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永恒的、迟早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苦恼、不乐;这种变迁都包括在变易的苦中。


10、第三种由因缘和合生起的苦,却是第一圣谛中最重要、最具哲理的一面。


11、根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综合。


12、根据佛教哲学,世间并无永恒不变而与物质对立的精神,可以被视为自我、灵*或个我者。


13、佛说火每从所烧的燃料得名,因木柴而燃烧的火叫做柴火,因稻草而燃烧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识也是从使它生起的因缘得名。


14、佛曾经毫不含糊地宣称识蕴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


15、佛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也必见到苦的生起,也必见到苦的止息,也必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


16、真正的佛教徒,是个最开心不过的人。他既无畏怖,也没有烦愁。


17、在佛教的绘画与塑像里,佛的容颜,永远是快乐、宁静、满足而慈悲的,决看不到有一丝受难或痛苦的痕迹。


18、佛教艺术和建筑,佛教的寺院,从来不曾予人以阴森苦恼的印象,只有产生宁静安详的喜悦气氛。


19、佛教最反对愁惨、苦恼、悔罪、郁闷等心理状态,认为这些都是体证真理的障碍。


20、根据大乘佛教哲学,识蕴分心、意、识三义。


本文地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bwddft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