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王朝的形势反了过来:不像在年是英格兰君主执掌爱尔兰王国,而是一个苏格兰国王成为英格兰国王。而且詹姆士一世全盘接受了不列颠“至高无上王权”的概念,称他的新王国为“大不列颠”,并打算“教化”其上讲盖尔语的兄弟民族。在年之前和之后,高地苏格兰人一直是目标——“这些不虔诚的人,操着非基督徒的语言”,但更为重要的工作是让新教“定居者”殖民阿尔斯特。
伊丽莎白时期最重大、开销最高的*事行动并不是她支持荷兰反抗西班牙的起义,而是“九年战争”,这场战争对付的是以蒂龙伯爵休·奥尼尔为首的爱尔兰天主教贵族联盟。虽然蒂龙伯爵及其盟友在战败后意外得到了伦敦方面的宽大处理,但他们中有不少在年从阿尔斯特逃往欧洲大陆,试图东山再起。在爱尔兰的历史神话中,这起“伯爵出走事件”被视为昔日盖尔语族群统治的结束,因为英国国王趁机彻底改变了阿尔斯特。
近万英亩的土地被没收并重新分配给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低地的“经营者”,也给了都柏林三一学院、爱尔兰国教会以及少数“合格的本地人”。此举意在通过让忠诚的新教徒在阿尔斯特的土地上“扎根”,来传播“真信仰”并巩固新生的不列颠王国。因此,王位的联合在某些方面代表了苏格兰接手了建立“不列颠”的事业。登基纪念章上将詹姆士称为“不列颠全岛的至高统治者”,并推出了一款新的统一钱币,上面恰如其分地写着“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年还发布了新的国旗,将圣乔治十字叠在圣安德烈十字之上。不过詹姆士也见识到了强烈的“英格兰”情感,这同样令人惊奇。伊丽莎白曾经一直拿自己身为“生在我们中间的纯粹英格兰人”大做文章,而且她在位时间很长,其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宗教改革和“无敌舰队”之役,这造就了所谓“综合了国际新教运动、强烈的反天主教情绪、排外倾向以及对君主顶礼膜拜的伊丽莎白式独特现象”,这种现象到17世纪初就已经“在主流公共话语中根深蒂固了”。
詹姆士没能重建他心目中的古不列颠,也没能实现两国议会的完全合并,这进一步体现出“这种业已存在的‘英格兰’身份认同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不管怎么说,他的“不列颠性”或许既是原则,也是宣传。英格兰不仅杀害了他的母亲,还导致了他曾祖父詹姆士四世和祖父詹姆士五世的死亡,但是“不列颠性”这一说辞可以让他这个苏格兰人在英格兰的权力中心名正言顺地长久待下去。
这个强大的邻国征服不了他的国家,却可以大兴问罪之师,因此詹姆士在处理苏格兰的英格兰问题时认为外交和思想比打仗更管用。从英格兰的角度看,大不列颠对英格兰解决苏格兰这个老大难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案:据统计,在从年到年的多年间,除了3位君主外,每一个在伦敦的君主都不得不击退来自北方的入侵或选择入侵苏格兰——有些君主两件事都得做。
因此,年并没有实现法律上的统一,人心就更谈不上了,但它被人称为三个王国的“王朝合并”: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实体,有自己复杂的*体、社会和文化,但它们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不仅为各自的存在创造了条件,也彼此互动,改变了其他实体的存在条件”。历史学家约翰·波考克的这一评论对我们理解英国脱欧时代之前的不列颠问题至关重要。
英格兰塑造了它在不列颠群岛上的邻国,这些邻国也塑造了英格兰的历史。而波考克所说的的改变性互动原则很快体现在了17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国内战”中——现在往往被称为“三王国战争”。查理一世缺乏其父詹姆士的手腕和克制。他肆无忌惮地推行他信奉的神授君权——在没有召开议会的情况下,用非法且不得人心的方式征税长达11年。
更要命的是,他推崇高派英格兰国教,让许多对欧洲大陆宗教战争非常警觉的清教徒认为这是要倒退回罗马天主教的预兆。在人们眼中,他对私有财产和新教身份的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末达到了顶点——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英格兰与其他王国兵戎相见。查理试图将英格兰国教的公祷书强加给苏格兰国教会,在国界以北激起了普遍的反抗:一份《民族圣约》宣布废除主教制,建立长老制的教会体制。
查理无法镇压这场叛乱,为了筹钱组建*队而不得不在伦敦召开一届议会。但下议院和上议院在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拒绝批准任何资金。国王试图组建一支爱尔兰天主教徒*队来镇压苏格兰人,这更加剧了爱丁堡和伦敦方面对反宗教改革暴*的恐慌。年10月,爱尔兰天主教乡绅*变失败,演变为一场更为全面的爱尔兰人大起义,这场起义利用了当地人对定居者的仇恨,引发了双方一轮又一轮的种族清洗。
到年秋天,爱尔兰天主教同盟成立,它在名义上忠于国王,但在实际上控制了爱尔兰大片地区。爱尔兰起义对不列颠本身的影响更为重大。起义的消息在年11月1日传到伦敦,为一年一度的“火药阴谋纪念日”火上浇油。现在人们估计在屠杀中遇害的新教徒可能有三四千人,但清教徒用小册子模仿福克斯的《殉道史》散播骇人听闻的暴行故事,并且与欧洲大陆的类似报道联系起来,让很多人相信这是另一场针对新教信仰的教宗*大阴谋。
就这样,“爱尔兰起义引发了英国内战”。英格兰议会派和苏格兰圣约派坚信国王及其谋臣背信弃义,便联合起来反对他。议会派只想建立一个*事同盟,而苏格兰人仍然希望能在某种形式的不列颠邦联内依照长老会原则建立一个宗教同盟。但王*在年至年的胜利迫使他们相互妥协,达成“神圣盟约”,通过一个在伦敦的“两王国委员会”进行协调。
年1月,一支圣约派*队跨境进入英格兰,对战局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它牵制住了北方的王**队,阻止各地的王*夹攻伦敦。两次大败令查理的形势急转直下,他于年5月在纽瓦克向苏格兰人投降,希望能利用苏格兰圣约派与英格兰议会派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前者支持长老制的教会体制,而后者中的大部分并不赞成。虽然苏格兰圣约派在年1月将查理交给了英格兰议会,但查理一边暗地里与苏格兰圣约派就长老会体制讨价还价,一边也在与议会派谈判。
现在胜利者自己人之间闹掰了。在受过清洗的“残缺议会”的支持下,克伦威尔和陆*最终以对议会和人民发动叛国战争的罪名审判了查理。他们于年1月将他处决,并宣布成立英格兰共和国。而苏格兰圣约派则为一个斯图亚特家族的人受到如此对待而胆战心惊,他们仍旧忠于“不列颠”的君主制*体。他们与爱尔兰的同盟*权承认先王的儿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统治者查理二世。
苏格兰当局甚至致力于将长老制圣约推广到所有三个王国——他们坚信,除非三个王国以及各自的教会得到统一,否则苏格兰将毫无安全可言。然而,英格兰共和国现在将另外两个王国视为敌人,他们认为年的联合是彻头彻尾的君主制。克伦威尔及其*队奉命讨伐它们。首先,他在年至年残酷征服了爱尔兰。攻克德罗赫达和韦克斯福德后发生的惨案有宗教仇恨、种族歧视以及*纪涣散的原因——克伦威尔将其合理化为神意的审判,但它们也让克伦威尔在爱尔兰背上了万世骂名。
结语
年夏天,克伦威尔移师苏格兰。虽然他于年在邓巴击败了苏格兰圣约派,但查理二世及其苏格兰*队趁机入侵英格兰,不过克伦威尔南下追击,并于年9月3日在伍斯特击溃了苏格兰*队,此时距邓巴战役胜利正好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