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乔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战争合并独立BBC苏格兰史道尽苏
TUhjnbcbe - 2023/9/30 16:01:00

1、《BBC苏格兰史》:迄今为止最有野心的节目

上初一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我,你知道英国的全称是什么吗?问得我一脸懵,他得意地告诉我,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才知道英国的全称,知道大不列颠包含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到了大学以后,阅读的广度增加之后,知道了苏格兰的历史,知道了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恩怨情仇,知道了苏格兰为什么这么痴迷于公投脱离英联邦;

工作以后,观看了《勇敢的心》,感受到一个苏格兰人对自由的向往,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英雄对正义的热爱,尤其是那句“freedom”,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

看了《权利的游戏》之后,得知绝境长城的原型就是苏格兰的哈德良长城,对苏格兰这个充满着历史与神秘的国度更加充满了好奇。

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更是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上。

那么,你对苏格兰知道多少呢?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从古至今的演变?

纪录片《BBC苏格兰史》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将苏格兰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就像是BBC苏格兰分公司所说的:“《苏格兰史》是我们迄今为止最有野心的节目。”而《BBC苏格兰史》这本书也成为读者了解苏格兰无可替代的读物。

2、快速浏览《BBC苏格兰史》

苏格兰的历史追溯起来还是很久远的。《BBC苏格兰史》的第一章时间的基石与第二章最后的自由人,重点介绍了苏格兰早期的历史。

大约公元前年的时候,第一批狩猎采集者从欧洲由东向西来到苏格兰的土地上,韦塞克斯郡的巨石阵和巨石圈,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历史。

公元43年,罗马入侵英格兰,占领了威尔士。但是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中,罗马人都没有能够征服苏格兰。哈德良长城就是在这个阶段建成的。

公元年,在占领了不列颠多年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攻陷了罗马城,罗马帝国衰落了,不列颠人终于驱赶走了罗马人。

公元年,盎格鲁人在罗马人撤退后趁乱来到不列颠,他们一开始作为客人,随后在伯尼西亚和德伊勒建立了他们的王国。

随后是皮克特人和维京人,不列颠人无奈接受了维京人在不列颠群岛常驻的现实,并在压力下形成了王国。

从第三章节之后,介绍的都是不列颠的英格兰苏格兰形成王国之后的历史。

英格兰*权后来被征服者威廉打败,英格兰的统治者更换,并在威廉的治理下英格兰国力逐渐强盛。反观苏格兰则继承权不稳,后来爱德华一世企图征服苏格兰。

苏格兰无奈之下,与法国联手,只要英法宣战,苏格兰就入侵英国加以响应。在英法百年战争的历史中,苏格兰没少给英格兰下绊子。

之后的历史就像是战国时代,宗教对立、苏格兰英格兰对立,亨利八世、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整个不列颠乱成一锅粥,社会动荡不安。

但谁也没有想到,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一直没有继承人,让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于是这两个国家合二为一。《BBC苏格兰史》中提到,詹姆斯一世设计了一批旗帜,试图把苏格兰的X形圣安德鲁十字图案与英格兰的圣乔治十字图案结合起来。他涂鸦的最终产物就是米字旗。

两国王室的合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但这也偏离了苏格兰历史原有的轨道,这也为后世的各种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

3、“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仍然只是一个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华莱士

从民族的历史上来说,其实苏格兰与英格兰有很大的不同。

凯尔特人是不列颠的原住民,自从公元43年强大的罗马帝国来到不列颠之后,英格兰沦陷,但是凯尔特人自始至终抵抗住了罗马帝国的侵略,将罗马帝国挡在高地之南。

当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日耳曼的又一个分支盎格鲁人开始占据英格兰,但也是到了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界后就没能继续北上。

因此英格兰历史上曾经被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人统治过,而苏格兰始终在凯尔特人的统治之下。也因此,苏格兰人的民族凝聚力极强,对自由、独立的向往也是一直深藏在每个苏格兰人的心中。

但是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给英格兰带来了富足与强盛,相对贫瘠的苏格兰在英格兰人眼中始终是被侵略的对象,由此,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也是连年战争。

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占领了苏格兰大部分的领土,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威廉华莱士横空出世。《勇敢的心》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英雄华莱士的故事,也是苏格兰人民一直抗争,一直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盲哈利的《华莱士之歌》就热情地歌颂了华莱士的事迹。

《BBC苏格兰史》第三章《苏格兰之锤》重点介绍了华莱士的故事,在肯定华莱士的精神的同时,也认为,过度的神话让我们无法真正的认清华莱士这个人。华莱士既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仍然只是一个人。

华莱士从未试图夺取王位,他始终为巴里奥尔国王而战。在华莱士身边聚集的,并且一直拥戴他的人、为他去死的人,一直都没有贵族阶级,有的只是农民、中产阶级、一无所有者。

在征战的过程中,华莱士的*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杀戮,劫掠等罪恶的现象,由此,也有许多人称他为强盗。

不管怎么说,将华莱士从神话中还原出来,展现一个真实的苏格兰民族英雄,这也是《BBC苏格兰史》客观、真实的一贯原则。

4、消失于历史尘埃中的高地精灵语—盖尔语

盖尔语是高地苏格兰传统的语言,传说中这是高地精灵所说的语言,也被称为精灵之语。

在纪录片《BBC苏格兰历史》中,主持人采访了图书馆的学者,学者用悠扬的盖尔语诵读了一段古书,那神秘而又有着独特韵味的古老语言,仿佛能够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中世纪。

是的,盖尔语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说了,能够深入研究这种语言的学者更是少之又少。

对酒吧中少女的采访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她说:“现在谁还会讲盖尔语呢?”

在历史上,苏格兰最初的语言一直是盖尔语,无论过去过久,无论是其他语言的到来,盖尔语始终是苏格兰的核心,这是贯穿苏格兰集体身份的透明命脉,这也是苏格兰无比团结的一个象征。

但是在传说中的马尔岛海战中被改变了,安格斯与约翰父子相残,马尔岛海域也被称为了“血腥海湾”,但是比战局更残酷的是,这改变了苏格兰团结的局面,苏格兰低地与高地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调和。

从那时候起,一个无比凝聚的盖尔王国,一个无比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一个团结起来可以与其他国家抗衡的苏格兰,从精神上灭亡了,盖尔语开始势微。

等到詹姆斯国王继位的时候,他想要为苏格兰人创造一种全新的身份,让苏格兰人都效忠国王,而不是领主与家族。

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为了实现这种大一统,詹姆斯需要确保只有一种语言能够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他自己的苏格兰语。

于是他开始推行苏格兰语,而盖尔语则遭到禁止。

毕竟,“你不需要杀人就能剥夺他们的力量和权利。你只需要夺走他们的语言,让他们沉默。毕竟保持沉默的人一向被视为已经同意了。”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统一的力量。

近些年,我们中国一直在强调的文化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梦想的翅膀,执着的信念,融合的精神,如果没有语言文化作为根本,没有世界上广泛的认知作为基础,是不可能飞翔得更远的。

盖尔语的消亡,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深沉的思考。

5、苏格兰民族自我意识的唤醒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国王之后,只能算是一个民主联邦。两个国家在经济与*事实力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英格兰凭借着强大的海*将西班牙、荷兰、法国一个个打压下去,创建了自己的殖民帝国;

而苏格兰在这个时期应对缓慢,经济遭受到了巨大困难,同时大饥荒的产生,让苏格兰的社会局势雪上加霜。

在种种局面的推动下,年5月1日,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法律上合并为联合王国。也就是说,苏格兰与英格兰成为一个国家,也不过年出头的历史。

但是,苏格兰人一直没有失去追求独立的理想。他们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真正身份。

《BBC苏格兰史》第十章《我们是谁,身份的疑问》中提到,苏格兰诗人和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就一直试图苏格兰作为一个独特而古老国家的自我意识。

“苏格兰之所以为苏格兰的东西在飞快消逝。”司各特写道。他感受到了来自过去的某种东西的牵引,那是一个锚,或一个“真正的北方”。

身为一名诗人与作家,司各特一直推动着苏格兰的法律与改革,他想实现两点,第一,树立苏格兰的历史观,让曾经被遗忘的灵*成为鼓舞人心的英雄;第二,将过去用作船锚,以此来控制现在和未来。

显然第二点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与时代相悖的一个观点。但对第一点理想的实现,足以让司各特在苏格兰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被追猎的希望啊,原谅我不时大笑”:苏格兰之自由梦想

尽管联合后的苏格兰从英格兰那里得到了许多经济的帮助,但是苏格兰人始终没有融入到大不列颠王国中,没有民族认同感。

尤其是在一战二战中,大量苏格兰战士的牺牲,改变了苏格兰社会的结构以及支撑这个社会结构的基石。

毕竟在自古以来朴素的世俗观念中,“自古以来,穷人就为富人服务,作为回报,富人理应对处于他们以下阶级的人们履行父亲般的关怀。”但是这种义务至少从17世纪起就逐渐消失了,更因“高地清除运动”彻头彻尾的残酷和冷漠被扼杀。

苏格兰为大英帝国的富饶尽了一臂之力,但成千上万的苏格兰人却为此忍受着人间炼狱般的生活。

尤其是一战之后,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摆脱了附属国地位赢得了独立,尤其是爱尔兰王国大部分地区的独立,给苏格兰带来了极强的信心。

由此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独立呼声,尤其是年的独立公投。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苏格兰人作为一个民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国际上一股令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不由得想起了维斯瓦娃·辛波丝卡的一首诗。

“远方的战争啊,原谅我带花回家。

裂开的伤口啊,原谅我扎到手指。

我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渊呐喊的人致歉。

我为清晨五点仍熟睡向在火车站候车的人致歉。

被追猎的希望啊,原谅我不时大笑。”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争合并独立BBC苏格兰史道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