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索菲爸爸亲悦读。
00:42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据《图书馆杂志》介绍,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同时,4月23日还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也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
近几年,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和语文教改,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越来越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孩子的阅读量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减少。孩子上学前,很多家长都很注意亲子阅读,等到上了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阅读时间被作业一点点挤掉了。又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最后牺牲掉的只能是阅读。
阅读和功课真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吗?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家知道,我们山东走出了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就是兼任国家督学的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所在的高密四中高一新扩了两个班,因为没有语文老师,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只好和学生一块儿制定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和写作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年,李希贵来到了高密一中。在学期的期末,他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更让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
究其原因,李希贵归结为他俩“在不同的年龄,大量阅读了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李校长就推荐和购买了适合他们的大量图书。正是他们自己的阅读、吸收、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学校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每周六节语文课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结果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可见,阅读并非和功课势不两立,而是相辅相成,阅读能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和其他能力。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一直以来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儿童阅读。他认为,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益处。
朱永新也介绍了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故事。成都盐外附小有个叫陈美丽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阅读,结果,陈老师班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了3.5分,比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5分。
朱永新认为,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便成绩不错,也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相反,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除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之外,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小于万字。有的孩子小学毕业时,阅读量能超过0万字。而1-6年级的语文课本的字数只有30万字左右,孩子的阅读量只靠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曾经的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万至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教改以后,语文试卷主要就是两部分:阅读理解和写作。而这两部分的基础都是阅读。语文学得好的孩子,表达能力强,也善于思考、会想问题,自然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为了完成作业而牺牲掉阅读,是得不偿失的;相反,像上面的例子,阅读对语文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期亲悦读就给大家分享这些。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当年上小学的小朋友的家长,就在纠结一件事儿,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下期亲悦读就跟大家聊聊学前班的事儿。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来情报站点击话题#阅读和功课“一山不容二虎”?#留言跟帖~我会选择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并在下期栏目中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
下载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在情报站编辑#阅读和功课“一山不容二虎”?#+文字+图片/短视频上传即可,快来齐鲁壹点跟随索菲爸爸,与您的孩子共度美好时光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