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读过的书,会告诉我们曾经存在过。你来过一个城市,有过一段心情,那个城市也就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
加泰罗尼亚受法国的影响,紧随欧洲开放民主思潮,与西班牙其他地区相比,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更开放,更民主。西班牙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都主要由加泰罗尼亚地区推动。而作为最近刚宣布独立的加泰罗尼亚的首府——巴塞罗那,又有着怎样的美景呢?跟着我的脚步,一起为大家揭秘!
来过巴塞罗那的人没有不知道高迪的,少了高迪的巴塞罗那也将失去它迷人的色彩。高迪的一生带给世人无数的惊喜,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我们最喜爱的就是巴特罗之家。
这座房子建造于——年间,位于埃克萨潘区的加西亚大街43号。年,被扩充入世界文化遗产。
房子里的设计感觉秉承了高迪一贯的作风,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小小的细节给人的往往是更大的感叹。
巴特罗之家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人骨造型的支架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
巴特罗之家各处仿佛真实的童话,愉快而怀旧,散发着巴塞罗那浓郁的现代主义生活气息。在这里,成人与孩子一样都会浮想联翩。这就是高迪,把建筑变得这么有创意,有深度,在各种蜿蜒的线条及丰富的色彩下,融合成别具一格的美丽。
高迪赋予了建筑一种魔幻版的魅力~有人甚至称巴塞罗那为高迪之城,这话一点假,至少巴塞罗那如果没有高迪的建筑,其今天的旅游业也不会这样熙熙攘攘。
同样作为高迪作品的米拉之家,是我觉得最为亲民的一座建筑,思想与生活细节的完美融合交汇,让人在走过的每一处都能惊叹于它的巧妙。
曾经有无数的文章去赞美歌颂这座住宅,也有无数的文章去分析去验证高迪的设计灵感,但是抛开理论,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去体会安东尼高迪在建筑中的存在,又能体味出一番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有他眼中的自然与上帝。
在我眼中,米拉之家设计最精巧最完美的部分在于它的阁楼。阁楼可以说在整个设计中与其他部分有着显著的差异,长长的通道似是一条盘踞的蛇脊骨,走在这蜿蜒中,仿佛能追随高迪的脚步,步入一条时光隧道,在曲线中寻找到人与建筑最完美的契合。
也许文字不能完美地诠释我对于这座建筑的感受,但是当你能够在心静如水时,站在米拉之家的庭院里,吹着习习的凉风,慢慢品味这座老房子的魅力,会发现即使是脱离了建筑的理念,脱离了那些套路,脱离了那些繁文缛节,这座建筑依然能够带给人艺术的感官冲击,这才是高迪。
站在街角处看这座神秘的建筑,你也许会发现这座建筑以柔美的曲线替代了传统的直线,即使进入到建筑的内部空间,甚至在所有的墙角都避免了传统的直角而刻意变成了圆润的曲线。走在其中,似乎有一种淡淡的不真实,像是建筑,像是住宅,却又像是走在一个绘出的梦境里。
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耗费半生心血,在巴塞罗那打造的一个极尽巴洛克繁饰风格的惊世之作!它不仅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观光胜地和地标,更是全世界建筑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教堂共设三座宏伟的立面:诞生、受难和荣耀。每一面都有四座塔楼,远望像百孔千疮的巨大蚁穴,走近则会发现精美的水果雕像。诞生立面塔楼由高迪主持修建,可俯瞰巴塞罗那东部风景,而受难立面塔楼则能领略市中心的风光。
圣家堂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半圆形后殿的立柱,由于基于比利亚尔的设计间隔稍有不同,部分立柱的设计在回廊中进行了过渡调整,使得平面图上立柱的分布呈马蹄铁形。
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化成了圆形,这是螺旋状立柱三维拼合的产物。
这个于年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园,如果讲体量是一个小型公园。精华区为主要入口处的石阶,石阶上有一著名的马赛克彩龙喷泉和蜥蜴雕塑,沿著石阶而上的市场广场、弯曲的座椅、石柱和两栋造型如童话世界的小房子,都是古埃尔公园的主要景点。
公园还有一个高迪的博物馆,是高迪曾居住过的别墅。从外观看,这个公园首先是采用了大量石块、碎石来作建材,然后再用边角彩色碎瓷片点睛,为其大胆创意设计赋予的色彩、拼型构图,不论是弯曲的围墙,还是童话小屋以及世界最长的椅子等,都是一个废物利用的典型。
有人曾说:即便高迪一生只设计了“古埃尔公园”这一个作品,也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因为时间已经证明——“古埃尔公园”是高迪创造的一个奇迹,一个不老的乌托邦。
关于海洋圣母圣殿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年,人们为祈求远航者的平安在巴塞罗那老城区靠近海边的位置集资兴建了这座教堂。
这是一座典型的加泰罗尼亚哥特式教堂,正门毫不例外地采用了那种层层推进的样式,门上方是巨大的玫瑰花窗,两侧是高大的钟楼。钟楼实际上是后建的,左边的完成于年,右边的直到年才建好。
与教堂外面狭窄的街道和围拢的建筑形成的逼仄空间相比,教堂内部显得高大空旷得多。这座巴西利卡长方体结构的教堂被束柱分割成三殿式,由于外部空间的限制而没有修建十字形翼部。据说设计者在内部空间上特别考虑了如何提高声学效果,试想如果能在这里听一回唱诗班吟唱应该是不错的享受。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位于蒙特惠奇山上的国家宫,是专门为年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展览馆。年正式成为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汇集了中世纪的展览作品。
罗马式艺术是哥特时期以前,在10~12世纪间流行于西班牙与欧洲各国的基督教美术及建筑样式的代称。当时建筑多半模仿古代罗马、拜占庭等风格特色,外观单纯厚重而具神秘性。
幸运的是来到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的时候,我们赶上了火烧云。站在建筑的顶端,感受这这热烈的天空带来的极致美感。影影约约像是有一把火把天空的云给点燃了。
想必今天每个巴塞罗那人都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到了!巴塞罗那上演了最壮观,最震撼,最宏伟的火烧云~!
民间有句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想必明日一定是一个好天气!“烧”到最后,天边还露出一丝金色。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坐落在狭窄的街道,立面装饰丰富,而且结合了多种元素,包括传统的西班牙元素和阿拉伯元素。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是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的另一个代表作。这个很花很多花到处都是花儿的音乐宫,是加泰罗尼亚合唱团的总部,在年4月23日奠基,在年2月9日竣工。
位于大厅正中的玻璃穹顶,是一个大吊灯。这个穹顶是由AntoniRigaltiBlanch设计的,整体造型就像一个海上升起的太阳。吊灯位于玻璃穹顶的中央,主色是金黄色,从中间往四周,由金黄变成浅黄,绿色,最后是蓝色。
这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充满了五颜六色的装饰。建筑师门特内尔和高迪是同一个时代的,高迪的现代主义风格同样以自然为蓝本,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色彩鲜艳的绿树红花。
音乐宫囊括了传统的加泰罗尼亚元素和阿拉伯元素,色彩斑斓,十分夺目。抬头仰望,走廊天花及外墙柱子以马赛克镶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舞台是伸缩形的,可根据场地需要调整座位。每年有超过50万人出席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各种音乐表演,从交响乐、室内乐,到爵士乐和坎索(加泰罗尼亚音乐)。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也曾在此举行过钢琴演奏会。
色彩的渐变是由不同颜色的圆形彩色玻璃拼凑而实现的。在蓝色部分,用玻璃马赛克拼画出女性的脸庞!最外面的两圈人脸,不是一圈男性,一圈女性,设计师最初的意图,就是两圈都是女性的脸。
谁说西班牙只有让人惊艳的建筑和数不清的旅游美景,这里还有另一个方面也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